top of page
家書:另類的遺囑

富豪大多 在自己意識清醒時立下遺囑。在律師和朋友的見證下。好好分配自己一生打拼得來的財富。這樣做,沒錯是具有法律效力,卻在無意中犯下一個致命錯 誤,給子女埋下了一顆「計時炸彈」 2010年 陳振聰以持有「華懋集團 主席龔如心的遺囑為由,希望將 「華懋集團」數百億的資產據為己有。眾所周知,結果陳振 聰「貪」字變「貧 」。 2011年 何鴻燊家族爭產事件,家族內部對產業分配問題產生連串糾紛。

businessman-hand-signing-contract-paper_

透過表象能看到本質,龔如心、何鴻燊其實犯下了一個致命錯誤。

在財富傳承過程中,過分相信「人」,而忽略了「系統」的重要性和功用。中國 古代智慧說得好:「有錢使得鬼推磨。」一旦受到巨額金錢誘惑,各種各樣的「人」,就會把人性中原始的「醜惡」一面表現得淋漓盡致了。 華人傳統社會風氣,很多時都不鼓勵表達個人情感。加上工作繁忙,家族成 員之間往往缺乏溝通。如果長時間欠缺坦誠而深入的交流的話,父母、子女 或兄弟姊妹之間,亦難免在處事、決策,甚至財產分配上出現誤解。不少家族都因為傳承問題,弄至對簿公堂,,家族成員交惡令家族醜態畢露於公眾媒體面前,成為市井小人茶餘飯後的娛樂新聞,最終令家族陷於分崩離折境 地,變成沒落家族。歸根究底,都是沒有好好處理家庭關係。

培養感情的「 家書 」

開明的企業家會以錄音或文字,紀錄自己的人生體會,讓自己的經營心得、理念在家族中傳承。透過整理和表達的過程,能使企業的文化、 理念、核心價值等得以保存。更重要的是,家族成員能從這些「家書」之中,培養出情感向心力。 除此之外,企業家更可在生前寫下多封「遺書」,讓下一代在自己離世後閱讀。內容可以記述自己的人生感言、「家和萬事興」的信念、對子女的欣賞、家人間的難忘片段等。

傳承的公休每年一封的家書

無論以保險金信託 、 股權分佈或其他方式處理遺產,都可請受託者在宣佈具體安排前 , 在家族成員前公開信件 。 如此一來,家人在溫馨 、 信任的情感中,會更容易理解長輩分配家產的原則 。 透過 「 遺書 」,亦可以傳遞一個信息:遺產是長輩給後輩的「 禮物 」,是長輩私人擁有的 。 所以長輩有絕對權力決定分配方法,根本沒有所謂「 公平與否 」的問題 。 長輩可以在「 遺書 」中強調,希望子女好好「 接受 」自己的「 禮物 」,甚至鼓勵他們,若自己生活豐足,可以以長輩跟自己的名義 , 將這份 「 禮物 」 捐出來造福社會 。 更進一步的話,亦可以考慮預先寫好十封信, 在自己離世以後首十年,在子女每年的生日,都送他們一封 。 信中可提及家中過往種種難忘片段,特別是兄弟姊妹間那份情將來手足之間若有誤會,或許會因為這封信,令他們再次走在一起 。 試想一下,如果龔如心留了十封「 家書 」給她的兄弟姊妹,陳振聰還敢冒天下之大不諱 ,打 「 華懋集團 」 的主意嗎 ?

保險信託:另類 「 愛的禮物 」

許多人一生努力賺錢,為的是希望將福蔭傳給子孫 ,然而中國人俗語有 :「 富不過三代 」, 聽來消極 。 那到底有沒有辦法,將財富傳承處理得更穩妥呢?西方國家傳來了一個智慧,就是成立保險信託 ,作為獨立的運作個體,根據成立人的意願 , 分配家族成員的利益,小知識 ,歷史上最早出現的信託,是 1886 年在蘇格蘭成立的。中國最早的信託公司是 1921 年在上海成立的 「 上海通商 」 信託公司 。 天津信託有限責任公司於 1980 年 11 月 1 日成立並正式對外營業,是國內最早成立的信託投資機構。

  • Facebook
  • Instagram
  • Youtube
  • 小紅書
  • Mewe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