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家族財富的管制 代表人物 李嘉誠

Screen Shot 2021-02-24 at 12.08.35 PM.jp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近年廣為人知的爭產案事例 :

李嘉誠「分身家」的大智慧,確實值得參考。花心思計劃遺產分配,便可以盡量避免家庭成員因爭產而不和。近年不少富豪家族,都曾發生爭產事件。親人對簿公堂 ,不但有損家族聲譽 , 更遺憾的是父母、子女,兄弟姊妹關係破裂,使家醜外揚。例如:

1997年12月​新馬師曾一家的爭產事件 2003年10月​「華懋集團」主席龔如心,與家翁王廷歆爭奪亡夫王德輝遺產的「世紀爭產案」

2004年3月​梅艷芳媽媽入禀高院要求頒令愛女遺囑無效

2005年1月​何東家族的長孫何鴻章,因財富信託問題與子女對簿公堂 2010年2月​「華懋集團」主席龔如心與商人陳振聰的爭產案,揭露二人的不倫關係

2011年1月​何鴻燊家族內部對產業分配問題產生連串糾紛

要將「家事」收藏 ?

假設他不曾公開意願,大眾不知就裡,則「立遺囑時是否清醒」 , 「有多少張遺囑」等 , 將來都可能成為官司的爭論點。可是他在清醒的情況下,事先向公眾清楚道出自己的意向,令兒子們明白,若將來為爭產而起爭執 , 將面對很大的輿論壓力。

中國人往往傾向將這些「家事」收藏,「街外人」不得過問。當然 ,這並非説有關人士要把所有遺產細節公開,但卻宜先公佈大方向。這對大家族來說,不但可以穩定股民的
心 ,而且可以減低出現爭產案的風險。

李嘉誠放了不少心思去思考企業傳承的問題,甚至曾花時間了解兩名兒子的性格及興趣。李澤鉅或許比較心思縝密,適合營運傳統生意,而李澤楷則較喜歡創新、經歷從無到有的創業過程。按照兒子的喜好、取向去傳承家業,既可讓他們發揮所長,又可避免他們互相比較、競爭,傷害手足之情。

  • Facebook
  • Instagram
  • Youtube
  • 小紅書
  • Mewe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