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家族價值的轉移 代表人物 華倫·巴菲特 WARREN EDWARD BUFFETT

做好人生價值的傳承
巴菲特每年均吸引全球各地投資者,在eBay競投與他共膳,去年中標價更達三百多萬美金。如此一位富豪,生活仍然非常儉樸,不會把多餘的金錢花在奢華的享受上。彼得受父親影響,生活亦很簡單,有錢不會亂花。然而,跟爸爸不同的是,彼得沒有繼承巴菲特在股壇的事業,反而成為了音樂家。 現代父母的心態是,自己努力賺錢,供子女往外國讀書,便等於「教了他」。這種做法無可厚非,因為某些知識,例如語言、科學等等,父母未必專業,但卻是子女興趣所在。然而,我們不應將教孩子的責任,完全交給老師,特別是在人生價值觀上,父母更應以身作則 , 做好榜樣。
「成為最好的自己」
不少父母亦普遍認為,孩子學習的,若跟學業或事業沒有關係,如音樂、舞蹈等,都是無關痛癢的。事實上,這些興趣的學習過程,往往是子女成長中很好的經歷,而且是傳承中重要的一環。正如巴菲特跟他的兒子説 : 「你不必成為我,你只要成為『最好』的自己,家族會全力支持你,只要這些事是正確的。」
人生在世,必定有起有跌,有喜有悲。順境時固然要盡己力,幫助身邊有需要的人。遇逆境時亦要沉著應對,不輕言放棄。孩子們,我相信他日若遇到困難,你們若虛心請教他們,他們必定一如往日與我相聚時一樣,與你們真誠的分享經驗及意見,助你們反思人生,發揮正能量,勇敢面對桃戰。爸爸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心願,是你們在平常的日子,更要不時拜會他們,代爸爸向他們送上問安及祝福。至於遺產的分配,我已經交托於我信任的機構執行。他們會按我的心願,為你們作出安排。爸爸絕對相信你們的能力,你們的才能,能過優質的物質生活。因此,有關分配上的安排,不是我最關注的,爸爸最重視的,是你們能否享受生命的精彩,是否能活出有價值的人生。如果孩子們自給自足,那請你們把這份祝福的遺產 , 協助更多有需要的人士,捐贈給慈善機構。 最後,爸爸祝福你們能擁有一個時刻美好的生命,不論處於任何情況 ,都擁有快樂的心境。
傳承非限於「正統」的事
什麼是「正確」的事呢 ? 很多人都以為 , 學習賺錢或經營事業的技巧就等於「正確」。然而,透過培養其他興趣,如彈鋼琴、做運動等,其實可以讓子女從中領略到不少人生智慧。傳承並非只金限於「正統」的東西,透過不同形式,只要不是壞事,父母也可以將其精神延續下去。小巴菲特選擇了音樂的道路,最後獲得了艾美獎。他這份熱情得到自己家族的支持,固然是一種福氣。 對普通人而言,不一定可以像巴菲特般,將子女送到維也納念音樂,卻可以讓孩子每星期到琴行上一天課。找出子女的才華,讓他們不必跟上一代往同一方向發展,也算是盡了父母的責任。用家族的資源、知識、理念、人脈網絡,協助下一代「成為最好的自己」。 真正的傳承是,你本經營生意,但下一代想行醫,你運用你的資源,來幫助他發展所長,不應受表面形態上的規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