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家族理念的凝聚 代表人物 比爾.蓋茨 BILL GATES

認清孩子的能力所在、 愈早知道他們的才華便愈容易培育出另一個比爾· 蓋茨
父親的心法:做人道理
比爾· 蓋茨的祖父曾在零下溫度的街頭賣報紙幫補家計、也曾將運煤車掉落易子的煤炭帶回家取暖、 如此勤儉的美德,在蓋茨家一直傳承。蓋茨的父親是位律師、 並非生意人、沒有什麼企業或生出意心法傳給蓋茨、有的只是「 做人道理」做個好人及節儉。蓋茨曾説:「 花錢要花在刀口上。 」 最需要花錢的地方、多貴也值得、不應花的地方、花十元也嫌多。 他雖然是世界首富、 但沒有私人司機、不講究名牌、連公務旅行也堅持只坐經濟機艙。 這不是擁有多少金錢的問題, 而是我們應該要有明智的理財觀念。蓋茨小時候父親亦經常跟他討論社會問題,例如看到一則有人死於麻疹的新聞,彼此談論「 可以為這件事做些什麽」這樣的教育、令蓋茨在創辦企業成功後、沒有忘記關懷社會、更會用大量時間,金錢去參與公共事業。 如此一個「 慈善首富」、 就是由家族代代傳承而來的。
做個(放手)的父親
另一個造就蓋茨成功的重點,就是父親的(放手)。專業人士跟生意人一樣,往往希望兒子能夠繼承衣缽,身為律師的老蓋茨,固然想兒子選讀法律。事實上,跟父親走上同一行業,繼承其人脈網絡,資源,經驗,事業,確實可能比較暢順。但比爾· 蓋茨卻在早期已對數學、電腦情有獨鍾。 因此他對父親説:「 讀法律的確很有前途、 可惜它不適合我。 沒有興趣的科目讀起來有人一定很痛苦、 爸爸不忍心讓我過著痛苦的大學生活吧。 」老蓋茨最後尊重小蓋茨的選擇。

孩子最需要的補品: 「 吃苦」
由此可見、 儘早了解孩子的才華及興趣、 對培養孩子成才很有幫助。 父母應花更多時間、 認清孩子的能力所在、 愈早知道他們的才華、 便愈容易培育出另一個比爾· 蓋茨。從蓋茨的家族傳承上、 亦可發現另一個教養孩子的重點上一代人、 普遍都比較窮困, 因為當自己賺到錢時、 便想「 彌補」從前自己沒有的、 盡量滿足第二代這本是出於愛和關懷、 但孩子卻對壓力、 沒法獨立思考、 長大後逆境智商或情緒智商更會受到影響。
蓋茨身為世界首富卻沒有犯上這個錯誤。縱然他十分疼愛自己的孩子、 也不會給孩子多餘的胡亂揮霍、 寧可將捐給最有需要的人。在這個世代中、 孩子最需要的營養補充品、 反而是(吃苦)。要是下一代能「 吃苦」 便有能力承接整個家族的生意、 讓它代代相傳下去。中國人總認為: 「 再窮不能窮孩子」 比爾· 蓋茨卻認為: 「 再富也不能富孩子。 」 正所謂: 「 吃得苦中苦、 方為人上人。 」 想不到中國人幾千年的智慧結晶、 被一個美國人領悟、 並運用得如此成功。